欢迎访问联硕生物官网!
购物车内有 0 件物品
酶的活性调节与数量调节
来源于:上海联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浙江联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| 发布时间:2022/11/23 9:03:00

酶的直接生物功能是催化反应。但对于生物体来说,酶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加速反应,而是协调控制每一个代谢反应的速度,从而决定各个代谢途径的相对流量,最终使整体代谢状况与生理需求相一致。

例如,在运动时,骨骼肌中糖原分解相关的酶活性升高,糖原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,总体表现为糖原分解;运动后休息恢复时则相反,总体表现为糖原合成。所以人体中各种酶的活性和数量都是不断变化的,通常也是相互协调的。

酶的调节机制有两类,一类是对酶数量的调节,另一类是对酶活性的调节。前者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与降解速度来控制酶量,作用缓慢而持久,称粗调;后者改变酶的活性,效果快速而短暂,称细调。这两类调节方式共同决定酶的总活性,通常同时起作用,并且效应也基本一致。

酶数量的调节主要是合成与降解的调控。因为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,所以其合成调控主要在转录、转录后加工、翻译、翻译后加工以及运输、定位、修饰等环节进行,与其它蛋白的调控类似。

生物体中有些酶的含量基本不变,称为结构酶(structural enzyme)或组成酶(constitutive enzyme)。另一些酶称为诱导酶(induced enzyme),其合成可以被特定诱导物诱导。它的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增高。诱导物一般是其底物或底物类似物。

诱导酶在微生物中较为常见,如大肠杆菌的半乳糖苷酶,在培养基中加入乳糖,则诱导产生,使细菌能利用乳糖。人体中的酶数量调控更加复杂,不像原核生物的诱导酶那么简单,而是通过各种信号通路调控相关转录因子,但基本原则是一样的,如果长时间大量需要某种酶,那么它的合成通常都会增加。

例如,经常摄入脂类食物,脂代谢相关酶类合成就会增加。长时间服用药物或饮酒,肝脏中负责解毒的混合功能氧化酶数量也会增多。

结构酶和诱导酶的区分是相对的,只是数量的区别,不是本质的区别。酶的合成受基因和代谢物的双重控制。基因是形成酶的内因,但酶的形成还受代谢物的调控,诱导物可增加酶量,酶的产物如果过多,也会产生阻遏作用,使酶的生成量减少。也就是说,代谢物可以控制酶的生成速度和数量。

酶量还可通过加快或减慢酶分子的降解来调节,如在饥饿时,肝脏中的精氨酸酶降解速度减慢,酶量增多;乙酰辅酶A羧化酶降解加快,酶量减少。通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寿命都比较短,有利于数量调控。

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可以通过消化道降解或排出。一些胞内酶通过泛素-蛋白酶体途径降解。也有一些酶通过溶酶体等途径降解。比较特别的如前列腺素合成的关键酶——脂肪酸环加氧酶通过自溶降解控制酶量。

相关科研教学